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Python基本数据类型之元组
阅读量:6937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7

本文共 934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。

1.元组的概念
  • python中的元组是有序元素组成的集合,与列表的区别在于,元组是不可变的,一旦定义,就不能修改;
  • 记住元组是不可变的;
2.元组的定义
  •   可以使用 tuple() 或者 () 直接初始化元组;
  •   定义单个元素的元组时,需要在单个元素后面加一个逗号,如t = (1,)
3.元组的访问
t = (1,2,3,4,5,6,7)print(t[2])    #输出3
  •   元组的访问和列表类似,都可以通过索引访问
4.元组修改
  • 由于元组是无法被修改的,因此,元组没有增删改查的方法,这也体现了元组的不可变性;
5.命名元组
from collections import namedtuplePoint = namedtuple('Point',['a','b'])point = Point(1, 2)print(point.a)    #输出1print(point.b)    #输出2 
  •   使用之前需要通过 collection 模块导入一个 namedtuple 类;
  •   构建元组类:类名 = namedtuple(‘类名',[可迭代对象])
  •   初始化元组实例;
  •   访问元组(元组也是通过点语法访问);
6.冒泡排序
lst = list([1,2,7,6,3,5,4])print(lst)  #输出[1, 2, 7, 6, 3, 5, 4]for i in range(len(lst)):      #有多少元素则需要排序多少次    for j in range(len(lst) - i - 1):           if lst[j] > lst[j+1]:    #使元素交换位置            tmp = lst[j]            lst[j] = lst[j+1]            lst[j+1] = tmp print(lst)   #输出[1, 2, 3, 4, 5, 6, 7]
  •   两个相邻元素之间进行比较,大的往后放,最终最大的元素应该排在队列的最末尾;
  •   每次比较完之后,下一次的比较都会减少一次;
  •   冒泡排序有两层循环,外层循环控制比较的次数,内层循环用来比较元素的大小;

本文参考自Python同学计划

转载地址:http://mbbnl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(转载)DWZ用svn进行版本控制与团队开发
查看>>
Java的值传递和引用传递
查看>>
客户端组建调用
查看>>
波屯毒鸡汤1
查看>>
面向对象课程第三次总结性博客作业
查看>>
python多线程编程-queue模块和生产者-消费者问题
查看>>
tomcat9启动后控制台输出乱码问题
查看>>
Linux实战教学笔记50:Zabbix监控平台3.2.4(二)深入理解zabbix
查看>>
测试中认识 sqlite
查看>>
[学习笔记]猫树
查看>>
iphone-common-codes-ccteam源代码 CCPoint.h
查看>>
转载:python文件打开方式详解——a、a+、r+、w+区别
查看>>
一道js试题
查看>>
Mac中文乱码问题
查看>>
TOJ 2710: 过河 路径压缩
查看>>
[PE484]Arithmetic Derivative
查看>>
增加XMLDoc对IE 11的支持
查看>>
[原创]Matlab2016b打包为C++的lib文件
查看>>
字符串转化为数值
查看>>
翻转链表问题
查看>>